即使是由一對高知識份子的夫妻大力推薦我生酮飲食的優點,鐵齒如我,仍然對生酮飲食所能夠帶來的效果半信半疑。但是深受足底筋膜炎困擾的我,差不多已經可以說是走投無路了。從2014年起「足足」兩年我都處於每天非常疼痛的狀況(實際上從第一次發作到現在已經有十年了),無法慢跑也幾乎不能日走一萬步,所以說我這兩年體重直線上升也不奇怪。
但是吃油不會讓膽固醇提高嗎?70%的油脂到底是多少?我不會中風吧?我還有以下問題:吃油能減重???(我不信我不信啦!這比直銷還扯)、生酮能夠降血壓?(我先生血壓微高,至2018年十月已經固定服用血壓藥八個月)、生酮飲食能更有精神?我是那種想睡就能睡的人,但是我偏偏捨不得睡,好不容易熬到小孩睡著我就要趁晚看美劇、寫手帳,然後到凌晨三點才甘願去睡,早上又要送孩子上學,所以每次都搞到自己睡眠不足,雖然醒著但是精神和體力都很差(當媽的都知道吧!)
所以為了我的健康,我決定派出我先生先進行「生酮飲食」(喂!)
但是我本人還是先選擇「低碳飲食」比較保險,畢竟孩子不能沒有媽媽啊!(喂!)等到我老公看到我在他的餐盤上淋上沒有節制的油脂,他用狐疑的眼光看我,我也是坦然回覆他,生酮飲食就是這樣的啊!我想他應該知道我內心邪惡的小宇宙有那麼一點點疑似想要詐領保險金的念頭吧!等到他吃了一週生酮餐之後,他才問「為什麽妳不生酮」,我回覆他:「這是一種實驗組和對造組的概念嘛!而且我沒辦法不吃白飯...巴拉巴拉」實際上,我真的覺得用油減肥這點簡直和以毒攻毒沒有兩樣嘛!我一定要謹慎再謹慎。(一種別人的兒子死不了的概念)
實際上,為了這次生酮,我買了好幾本關於生酮的書籍回家做功課,早也看晚也看,然後假日再去誠品書局一本一本的仔細研讀,有不懂的一定回家爬文,然後美劇全面停看,改看YOUTUBE講解生酮飲食的種種,比我兒子女兒還要用功。每天為了做出營養均衡又有飽足感的餐點,視覺上還要讓我先生覺得生酮餐很可口,以往不吃青菜的我每天勤跑市場買入好多不同種類的青菜,除了是一種新的樂趣,也讓我們有朝健康邁進的一種決心,抱持這樣的心情讓我們的生酮初體驗過得非常順利。
採取減醣飲食的我和先生的餐除了差半碗白飯之外沒有什麼差別,兩週過後,我看我先生還活得好好的(失望),而且血壓在沒有服用血壓藥的狀況之下竟然可以恢復正常值,所以他也自行宣布停藥(他是藥師/且有經過長時間的數據追蹤和後續追蹤)而且看他精神體力都還不錯,最後他說你應該和我一起生酮,我感覺身體的狀況還不錯。於是兩週後我也終於願意宣布放棄我心愛的白飯,加入酮學會。
這幾天的餐點感覺上也沒有什麼大改變,就只是先把澱粉三兄弟去除「飯、麵、麵包」,加上我本來就不大吃甜食,感覺我只要能夠選離澱粉三兄弟我應該能夠成功一半了吧!好!為了讓雙腳足跟(足底筋膜炎+足跟骨刺)的疼痛感減輕,為了更健康的飲食態度而決心開始生酮。
雖然我個人看了社團的大家動輒瘦下8~20幾公斤我真的覺得不可思議,但是有別於之前我汲汲營營為了「體重數字」而減重,這次我要為了真正的「健康生活」而減重,不要在乎每週瘦下多少,把重點放在身體真正的感受,傾聽身體的聲音。👈這倒底是什麼意思,其實我也不是很能了解,社團的大家總是這麼說的,希望我也能夠明白其中的深意。
Ut ultricies imperdiet sodales. Aliquam fringilla aliquam ex sit amet elementum. Proin bibendum sollicitudin feugiat. Curabitur ut egestas justo, vitae molestie ante. Integer magna purus, commodo in diam nec, pretium auctor sapien. In pulvinar, ipsum eu dignissim facilisis, massa justo varius purus, non dictum elit nibh ut massa. Nam massa erat, aliquet a rutrum eu, sagittis ac nibh. Pellentesque velit dolor, suscipit in ligula a, suscipit rhoncus dui.
我每次下定決心明天要開始減肥的時候,我的內心就開始恐慌,深怕明天以後就會餓肚子然後又沒有足夠的食物可以吃,所以我就在睡前把我愛吃的食物像是人生跑馬燈一樣播放一次,本來是想要向美食告別的,事實是想完一圈我通常已經飢腸轆轆,還沒有到明天我已經想要放棄了。
40歲想要減重輕熟女
Taiwan Taipei
每個女生口袋裡面都有好幾十個減重秘方,我們也是最能接受失敗的高手,失敗了,變胖了,先大吃一頓再繼續研究更多的減肥秘技,人生還很長,減肥和運動永遠可以明天再開始,這就是能屈能縮的女力。
把生酮當生活,是我這次的健康信條。